十二月廿日 永不孤寂之地
「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,因為有父與我同在。」約16:32
我們都知道;要跟從主,是要出重大代價的。也許要我們放棄合法的權利,也許要我們離開至親的愛人,叫我們嘗到非常的剝奪和孤獨。但是我們如果像鷲鷹那樣飛上高天,直穿雲霄,我們就能與神同居;雖然地上的生活孤獨一點,也可以叫我們知足了。
鷲鷹是鳥類中最喜歡獨棲的。牠們從不集群而飛;每次我們看見牠們,只能看見一隻,最多兩隻。
一個與神同居的人,雖然沒有人的交往,定規有神的交往。
神在尋找像鷲鷹那樣的人。因為凡不與神單獨同行的人,決不能明白神的最好。
摩西雖然精通埃及人的一切學問,他還須在曠野與神單獨親近四十年,保羅雖然精通希臘學問,且曾在迦瑪列門下受教,他還須到亞拉伯去學習沙漠生活。
所以,信徒阿,任神隔離我們罷。不過我並不指寺院式的隔離。隔離能使我們有獨立的信心和生活--使我們不再不斷的依賴別人的幫助、禱告、信心和照顧。
別人的照顧和激勵,對於基督人的長進,是絕對必需的,但是到了一個時期,它們會成為個人信心和幸福的直接妨礙。
神知道甚麼時候我們的環境需要更換,甚麼時候我們需要隔離生活,所以讓我們把一切交給神罷,祂必帶領我們過去。
我們敢不敢過孤獨的生活呢?
主獨自踹酒醡。我們預備跟從祂的腳蹤行呢?還是預備叫祂失望呢?
--選
|
永不孤寂之地
Where No One Stands Alone
我垂首佇立在黑暗的深夜中,
自慚形穢孤獨無助,
我心寂寞徬徨,
我呼喊:主啊,不要掩面不顧我。
全路程牽我手,
每一刻,每一日,須臾不離我左右,
攜我手,引我到永不孤寂之地。
(請點耳機收聽)
在福音詩歌的史話中,李士特(Mosie Lister, 1921 - 見十月一日)被譽為有恩賜的詩歌作者。1953年間,尚無現代聖樂。
李士特作曲的風格,具有改革性,他融合了黑人靈歌和福音詩歌,因此有些人不能接受。
李士特渴望成立一個音樂出版社,為著要達到此理想,他和妻兒一家,經年累月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。 他的理想似乎遙不可及,以致內心不時疑慮。
當時他在一琴行工作,他樂於周旋在顧客間,從事調音的工作,可是腦中常有一意念,神要他為祂做更多的事。
最後他辭了這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,在毫無支持下,開始了他自已的事業,出版宗教音樂,詩歌。
這時他的雙生子剛誕生,他和妻子一人照顧一個孩子,源源不絕的帳單令他難以招架,使他感到在此時此刻改行,誠為不智之舉,但他堅信神會供應他一切所需。
在這段貧困的日子中,李士特經常參加各地的演唱會及教會的奮興會。
大部份的時間他奔走於旅途中,思家之心油然而生,有時不免令他懷念過去做
調音師安定的日子。
有一天,他去南卡羅利納州參加一個音樂晚會。 會後獨自駛車回家,途中不知不覺地哼起一歌來,起初他未覺察是首新歌,祇是不斷地唱著。
漸漸地,他覺得有聖靈的同在,彷彿置身在一樂隊中,這是令他難以磨滅的經歷。 抵家後,他在精神亢奮下,記下了副歌詞譜,可是他久久無法完成全曲。
整整一年,他百思難繼,最後他打開聖經尋求答案。 當他讀到大衛的故事,大衛在犯罪時,遠離了神,他雖有榮華富貴,但他在靈性上是孤獨一人。
大衛知道這是最壞的事,因此他向神懺悔。
李士特悟到了這個重點,就起草寫了這兩節歌詞。 事後他對人說,這是他和大衛合作的詩歌。
這首詩歌的靈感獲自大衛,但也是李士特信心生活的寫照,他違反常理地接受神的呼召。
在那債台高築的日子中,在寂寞的旅途中,在面臨一切的困境時,神都與他同在,他並不孤單。
這首詩歌出版後,使他不再懷疑神的呼召,使他堅信神在一切事上與他同在。日後當他母親去世,及遇到其他傷心的事,都是這首歌把他自谷底拉起來。
這首歌也使許多人在困難時得安慰和激勵,它提示我們,基督徒從不孤單,因為有主隨時隨地幫助我們卸下重擔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