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月廿一日 神未曾應許
「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。我卻不以…為念。」徒20:23-24
我們在撒母耳記裡面看見:當大衛在希伯崙受膏作王的時候,『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』(撒下5:17)。
照樣,我們在神前受寵蒙愛的時候,仇敵撒但頂不甘心,就上來尋索我們,前來攔阻我們,和我們搗亂。
仇敵的攻擊、破壞和攔阻,我應當看為神施行拯救的記號;這時候,就是我們向神支取加倍的祝福、勝利和能力的機會。
能力常是從攔阻中產生的。電力的產生,就是由於發電機的機輪互相磨擦(攔阻)。將來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撒但也是被神利用的。
-譯自地上的屬天生活(Days of Heaven upon Earth)
患難是勝利的捷徑。山路之後,就是大路。一切偉大的事業上面,都有患難的印跡的。發光的金鍊,必須過爐火的燒、錘。沒有一個人配算為得勝者,除非他歷盡苦楚。
額上有刺痕的憂患之子說: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』-可是在這傷心的一句之後,就來了一句應許:『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』(約16:33)。
主在世上留下的腳蹤,原是叫我們跟隨祂的。那帶血的腳步,是引領我們上寶座的。傷斑是鐵杖的代價,我們的冠冕必須花力氣爭奪的。這些都是公開的祕密。
先聖都曾經過許多患難--保羅、馬丁路得、撒房那羅拉(Savonarola)、拿克司(Knox)、衛斯理(Wesley)以及一切大能的先鋒。
他們都從患難進入掌權的地位。將來有一班環繞在寶座前唱讚美的人,他們都是『從大患難中出來的』(啟7:14)。
每一本偉大的著作都是作者的結晶。誰是希臘的大詩人?
荷馬(Homer),他是一個盲人。
誰是寫那部不朽之作『天路歷程』的?
是一個穿紫袍、享安樂的王子嗎?不是!乃是培德福(Bedford)牢獄中的一個囚犯本仁約翰(John
Bunyan)。--選
|
神未曾應許
God Hath Not Promised
神未曾應許,天色常藍,人生的路途,花香常漫,
神未曾應許,常晴無雨,常樂無痛苦,常安無虞。
神未曾應許,我們不遇苦難和試探,懊悔憂慮,
神未曾應許,我們不負許多的重擔,許多事務。
神未曾應許,前途順利,平坦的大路,任意驅馳,
沒有深水拒,汪洋一片,沒有大山阻,高薄雲天。
(副歌)
神卻曾應許,生活有力,行路有亮光,作工得息,
試煉得恩助,危難有賴,無限的體諒,不朽的愛。
(請點耳機收聽)
世人信奉宗教,多數是求福澤和平安;然而基督徒的生活中,經常遇到與靈命成正比的試煉。 這首詩的正歌敘述實情,副歌則告訴我們有神相助的真諦。
這首詩的作者是傅安妮(Annie Johnson Flint,
1866-1932),她一生坎坷,三歲喪母,遭寄養家庭苛待,經鄰居告發後,被傅氏夫婦領養。安妮在八歲時信主,九歲時開始寫詩,少女時曾作曲、演奏鋼琴。
廿歲時養父母雙亡,不久她因關節炎發作而不能教書,陷于貧病交迫、無人照顧之困境。以後四十年,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,肢體變形,手指關節損毀,艱辛地握筆在打字機上打下詩句。
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力勸她憑信心求神醫治。
經專心的讀經禱告後,她得到的結論是「神可以醫治,但祂對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旨意,而神要以她的軟弱來榮耀祂,並確信神的恩典是夠她用的。」 因此她順服。
安妮的詩引用神的真理加上她切身的體驗,因此廣受讀者的歡迎;她的詩被印在賀卡上,牆飾上。
「神未曾應許」的曲調有三,這三個曲調都優美動聽,但各予人不同的感受。常用的是任英(William M.
Runyan, 1870-1957)的曲調。
任英是慕迪聖經學院的音樂教師。他在1891年由衛理公會按牧,牧會十多年後,因聽力日漸失聰而辭職,繼在出版社編寫宗教雜誌與詩集。 他的作曲中最有名的是「祢的信實廣大」(Great
Is Thy Faithfulness)。
另一曲調的作者是史亞瑟(Alfred B. Smith, 1916- ),他就讀於茱莉亞音樂學校及慕迪聖經學院。 他在惠敦學院(Wheaton
College)讀書時,曾和葛理翰博士同寢室,是葛理翰佈道團的第一位領唱者。1941年史亞瑟開始他的音樂出版事業。
1954年他被彼得生(John W. Peterson)聘為音樂編審,他和彼得生曾合作「必有恩惠與慈愛」(Surely
Goodness and Mercy)的詞曲。
在香港及東南亞常用的曲調是楊伯倫(David P. L. Yeung, 1931- )所作,歌名改為「神的應許」;他因作此曲,廣受讚賞而開始了他業餘寫作聖詩的生涯。
(請點耳機收聽)
中英文聖詩集參考
英文歌名 God Hath Not Promised
教會聖詩 362
聖徒詩集 505
聖詩 315、316
讚美 305
頌主聖詩 458
讚美詩(新編) 273
青年聖歌III
153
校園詩歌I
255
校園詩歌II 92
|